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家 > > 正文
郭守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方面?科学家郭守敬介绍
上传时间:2021-03-20 14:24点击:
郭守敬出生于1231年,死于1316年,郭守敬字若思,是河北邢台人,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水利专家和数学家。

到了1276年年,元朝令郭守敬和王恂率南北日官数人负责新历的测验和推算工作。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郭守敬研制了许多新的天文仪器。

公元1279年时,郭守敬朝廷在大都东城墙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美的大都天文台,郭守敬被朝廷委任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水利工程和仪器制造方面,我们将郭守敬列人地学家的行列,主要是因为他在地形测置和工程技术方面都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
 
 
郭守敬在天文、地理、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贡献。

郭守敬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同时郭守敬还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
 
 
郭守敬在科学上的作为,一方面由于他的天賦和勤奋,另一方面则缘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元代是蒙古族逑立的王朝。

1206年,元太宗孛儿只斤氏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国号,称为“大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南北,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元朝的统一,为我国元代民族的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策下,郭守敬的学识和才能有了可以施展和发挥的空间。
 
通惠河的修建、元《授时历》的制定、“海拔”概念的提出……等等这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一个人,元代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在天文、地理、数学、水利、历法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造诣,曾任职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在世的86年人生里经历西夏治水,修订《授时历》以及中都治水等等,完成《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在北京地区水利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后人总结郭守敬的学问“不可及者有三”:水利之学、历数之学、仪象制度之学[1],也就是说郭守敬在水利,历法,制作仪器三方面无人能及。

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的一天,在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在之后几百年年里人们都会铭记他,这个孩子就是郭守敬。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图1)。
 

 

图1郭守敬像(图片来源:蒋兆和绘)

 

 

郭守敬,字若思,汉族人,从小随着他祖父郭荣长大,父母已无从考证。

郭荣家学深厚,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在郭荣的教养下,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在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与其他孩子的不一样禀赋,现在可以称之为早熟:在别的孩子还在玩游戏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志趣,养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2]。

郭荣曾将郭守敬送到自己好友刘秉忠门下深造,1251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召回京城前,刘秉忠把郭守敬介绍给了同窗张文谦。

郭守敬的“舞台”从此开启。
 

郭守敬在成年后不久,就迎来自己的第一份重要的差事,修整家乡因战乱而破坏了的河道系统。

郭守敬不辱使命,漂亮的做好了这件差事,得到很多赞誉,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这件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乃命里人郭生立准计工,镇抚李质董其事。

分画沟渠,三水各有归宿 [3]。

”其中郭生指的就是郭守敬,他使得三条沟渠有了自己的归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郭守敬的指导下,埋没了近30年的古桥“鸳水桥”(图2)被挖掘出来。
 

 

图2鸳水桥老照片(图片来源:摘自网络)

 

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在左丞张文谦的推荐下,元世祖忽必烈于开平府召见了郭守敬。

朝堂上忽必烈问郭守敬:“关于水利有何见解?”31岁的郭守敬沉着泠静、不卑不亢地答道:“金代中都原有的水运河道,东面可到通州。

如果引西郊玉泉山的水流入,使舟船能通行,每年可节省雇车的运输费六万缗”。

忽必烈心中一喜,暗道此话不错,便点头称是。

郭守敬一直说了六条建议,忽必烈点头了六次,郭守敬每一条独到的见解都让他心情愉悦,这个人要重用!随即,忽必烈任命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休整和管理工作。

两年后,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今宁夏一带)境内的唐来、汉延等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

“民以食为天”!田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郭守敬就如同救了他们的命,老百姓们为表示感激和爱戴,为他修建了生祠。
 

至元十三年(1276年),都水监并入工部,郭守敬任工部郎中。

同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生前建议,命张文谦等主持修订新历,郭守敬与王恂受命率南北日官进行实测。

郭守敬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治历的根本在于作测量,作测量的工具首先在于仪器。

三年之后,郭守敬带着最新制作的司天浑仪、简仪、高表等众多仪器面见忽必烈,陈述各自的功能应用,忽必烈一直听到晚上都没觉得疲累。

随后,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得到详实的测试数据后,郭守敬开始新历编纂工作。

此间,编纂骨干先后去世或辞归,因为郭守敬的坚守,编纂工作历时四年终于完成了,新历命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中计算的地球公转时间与实际仅仅相差26秒,比西方的通用历法早上了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领都水监事职务,向忽必烈提出了有关水利的十一件大事儿。

其中之一就是开辟了昌平白浮泉水接济漕运,整修大都至通州的运粮河道。

郭守敬凭着自己长期水利工作经验向朝廷建言:不用一亩泉旧原,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甕山泊,自西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

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4](图3)。

忽必烈对这一方案给予莫大的肯定,要求丞相以下官员在动工之日一律到工地劳动,听从郭守敬指挥。

在具体工程中,郭守敬先把泉水引向西山,然后大体沿50米等高线南下,避开河谷低地同时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汇聚西山诸泉,向东南注入瓮山泊;再从瓮山泊进入扩浚,进入积水潭,再向东南流,经金代的闸河故道至通州[5]。

(图4)

 

图3郭守敬主持的白浮引水工程旧迹

图4郭守敬主持的通惠河工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河道开通后,自通州北运河而来的梁船,沿河道溯流而上,直抵积水潭。

当忽必烈看到江南的漕船成群结队驶来,积水潭上桅杆林立,十分欢喜,对郭守敬大加赞赏,并将这条新的水道赐名“通惠河”。

这条河不仅解决了京城水源的问题,还开辟出一条热闹的漕运水道,为大都城的繁荣兴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又是这个城市的基本水利设施。
 

图5郭守敬主持的白浮引水工程旧迹

 

图6郭守敬发明的浑仪和简仪(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通惠河修建之后,郭守敬的声誉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郭守敬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

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专门为郭守敬下诏:凡年满70岁的-皆可退休,唯独郭守敬,因为朝廷还有工作依靠他,不准退休。

此时郭守敬已是耄耋之年,过了七十岁的年纪还不准他退休,也能看出朝廷对他的依赖。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这个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科技奇才也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郭守敬带给我们的感觉始终是恬静的,沉稳的,一切尽在掌握,他总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他是平凡的,但是仿佛有了他在,他就可以解决一切。

他是伟大的,可是他又始终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在平凡中伟大,在伟大中流传千古。

他认真刻苦、勤勉博学、脚踏实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资料:

[1]张帆.郭守敬与通惠河[J].文史知识,2003,(07)

[2]宋濂(明).元史·列传第五十一:郭守敬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

[3]元好问(元)《邢州新石桥记》

[4]高文瑞.元大都:郭守敬巧妙治水[N].北京日报.2016.08.04

[5]宋濂(明).元史·列传第五十一:郭守敬传.北京:中华书局,2016.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