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商鞅之死:商鞅怎么死的?秦孝公嬴渠梁去世后,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要处死商鞅?
上传时间:2021-01-21 23:34点击: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众所周知,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建立县制,开阡陌,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在此基础上,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这无疑为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病重,《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同年,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值得注意的是,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由此,对于秦惠文王这位君主,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商鞅这位秦国功臣。那么,问题来了,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为什么要处死商鞅?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此举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处死商鞅,有助于迅速建立自己的威望。在古代历史上,朝廷大臣没有威望的话,自然难以约束部下。同样的道理,君主如果缺乏威望的话,也容易被权臣架空。

早在秦孝公在位时,已经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骗。在树立威望后,商鞅终于颁布了变法的法令,这成为商鞅变法得以顺利实行的原因之一。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商鞅徙木立信,目的就是提升自己在秦国上下的威望。现在,秦惠文王除掉商鞅,也有类似的原因。毕竟,秦惠文王刚刚即位,没有什么存在感。而就商鞅来说,因为变法的推行,得以在秦国获得了巨大的声望,甚至很多人只知道商鞅,不知道秦国君主。对于秦孝公来说,因为是自己任用的商鞅,显然不担心商鞅功高震主。但是,对于年轻的秦惠文王来说,则没有足够的自信来掌控商鞅了。

值得注意的是,秦惠文王在位时,重用了张仪这位大臣。但是,等到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毫不犹豫地将张仪赶出了秦国。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武王这么做,或许也是学习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也即通过剪除功高震主的大臣,有助于巩固君主的地位。

 

进一步来说,秦惠文王处死商鞅,确实是对商鞅心存忌惮,担心这位功高震主的大臣,或许有不臣之心。在历史上,李斯曾评价道:“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通过李斯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可以是焕然一新。在商鞅之前,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比如在和魏国的作战中,秦国可谓屡战屡败,乃至于丢掉了河西之地。但是,在商鞅变法后,秦国不仅夺回了河西之地,甚至还攻占了魏国的都城安邑,这自然是秦国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的重要体现。

公元前352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由繁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国固阳的守军,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只好投降,秦国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

 

对于商鞅来说,不仅在秦国内部变法图强,参与朝政的处理,还获得了领兵作战的机会。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武将因为执掌兵权,往往会受到君主的防范。现在,商鞅不仅可以说是秦国的宰相,还多次率领秦军作战,这让商鞅在秦国堪称位极人臣了。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商鞅真的有不臣之心,秦惠文王真的很难应付。在此基础上,秦惠文王除掉商鞅,也是为了消除隐患。

 

另一方面,商鞅变法得罪了秦国的宗室,所以,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很可能也是为了安抚秦国宗室。秦惠文王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商鞅变法的律令。当时,正好有很多秦国宗室反对变法,这导致商鞅变法一度令行不通。对此,商鞅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君主果真要实行变法,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秦孝公同意了商鞅的变法,这样以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越来越走向强大,但是,商鞅此举不仅得罪了太子,更让秦国宗室非常不满。

最后,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基,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加之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为代表的秦国宗室,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于是,秦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县,兵败被杀,秦惠文王将商鞅的尸身车裂,并族灭其家。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显然不是反对商鞅变法的。毕竟,在除掉商鞅之后,秦惠文王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但是,秦国宗室的愤怒情绪,秦惠文王也需要考虑到,这促使商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替罪羊。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能够看到秦国宗室的强大和团结。在平定嫪毐之乱和罢免吕不韦后,秦始皇嬴政为了照顾宗室的情绪,一度下达了逐客令,也即赶走了李斯等外客。同样的道理,秦惠文王也不得不向嬴姓宗室妥协,以此除掉了立下大功的商鞅。总的来说,嬴驷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时,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汉中,为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打下坚实基础。对此,你怎么看呢?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