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楚国和晋国第三次主力会战,结果楚国损失惨重
上传时间:2021-02-08 22:24点击:

在整个春秋时期,虽然初期有郑庄公、齐桓公等霸主。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内,主要还是晋国和楚国在争夺中原霸主的宝座。特别是晋国,在三家分晋后,魏国、韩国、赵国都成为了战国七雄了。而就楚国来说,虽然在晋楚争霸的时候处在下风。不过,地域辽阔的楚国,依然是晋国十分头疼的对手。

 

春秋时期,围绕着中原霸主的宝座,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10多场战役。其中,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三次主力会战。对于城濮之战来说,最终的结果是晋国击败了楚国,而在邲之战中,则是楚庄王击败了晋国,暂时夺取了中原霸主的宝座。那么,问题来了,在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楚国和晋国孰胜孰负呢?

鄢陵之战,是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鄢陵地区(今河南省鄢陵县)发生的战争。

 

一、战争起因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同年夏,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军先后在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被郑国击败。在春秋时期,地处中原之地的郑国,虽然整体实力不是很强大,但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上十分关键,从而影响到晋国和楚国的霸主地位。在郑国倒向楚国后,后者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这自然是晋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鄢陵之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于是兴师伐郑。晋军统帅是:国君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可谓出动了自己的主力,显示出自己势在必得的态度。

郑国国君郑成公闻讯,明白自己无法抵挡,于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迅速北上援救郑国。楚军统帅是:楚共王亲自统帅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革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左广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右;右广许偃驾驭战车,养由基为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右。对于楚国一方来说,同样派出了自己的主力。

 

二、战争经过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北)相遇。范文子不想同楚军交战。但是,范文子的意见没有被栾书采纳。

楚军方面,楚共王在晋国叛臣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伯宗在晋被害后,伯州犁逃往楚国,时任大宰)陪同下,登上巢车(楼车),观察晋军在阵营内的动静。晋厉公也在楚国旧臣苗贲皇(楚国令尹斗椒的儿子)的陪伴下,登高台观察楚军的阵势。苗贲皇在晋厉公身旁,也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及时获得了楚国一方的兵力布置情况,这是其可以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

 

苗贲皇熟悉楚军内情,向晋厉公提出建议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各个击破,是古代战争中的常用策略。通常来说,在各个击破的时候,往往先攻打弱小的部分,在获得胜利,提振士气后,再攻打较强的部分。在鄢陵之战中,晋国大军正好采用了这一策略。

在鄢陵之战中,楚共王的左右两军都遭到了晋国大军的进攻。对此,楚共王没有派兵救援,而是率领楚国中军来进攻晋国的中军,这可以称之为围魏救赵的策略。但是,楚共王却遭到晋军的顽强抵挡。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

 

楚共王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令其射魏锜。养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颈项,魏锜伏在弓套上死去,养由基携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战斗从晨至暮,楚军受挫后退,虽然楚王子公子筏被俘,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国将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但双方胜负未定。

楚共王决定次日再战。晋国的苗贲皇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楚军退到瑕地时,子反为令尹子重所逼,畏罪自杀,这让楚国在鄢陵之战中可谓损兵折将。而这,也意味着鄢陵之战的结束。

三、战争结果和影响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晋军胜利进占楚军营地,在那里休整三天后凯旋回师。鄢陵之战,至此以晋军的胜利而结束。鄢陵之战后不久,晋国在宋国的沙随重会诸侯,谋划讨伐郑国,随后晋国、齐国、宋国、鲁国、邾国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继而讨伐陈国、蔡国。公元前574年(周简王十二年)冬天,晋国又会同上述各国军队讨伐郑国、围攻郑国,这不仅削弱了郑国,也让楚国逐渐失去了立足中原的根基。

 

总的来说,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战争中继城濮之战、邲之战后第三次、也是两国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会战。鄢陵之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也即无力争霸中原了。晋国虽然借此战重整霸业(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当然,对于晋国来说,之所以对中原地区的诸侯控制力减弱,主要还是因为晋国内部卿大夫之间的互相倾轧。春秋末期,晋国内部受困于卿大夫之间的激烈斗争,导致晋国君主逐渐大权旁落。最终,在晋阳之战后,晋国被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家瓜分。而就当时处于衰落阶段的楚国,自然也没能趁机夺回中原霸主的宝座。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