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鲁人曹沫:历史上唯一一个刺杀成功且活下来的刺客
上传时间:2021-04-28 20:41点击:

本文出自纳兰秋《侠客天下》

 

 

曹沫,将军抑或刺客

曹沫,鲁国人氏,虎胆龙威,勇冠三军。鲁公对他很赏识,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

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后来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帮助鲁公要回了土地。

曹沫是唯一当过将军的刺客,也是历史上唯一刺杀成功并生存下来的刺客。

当曹沫把匕首藏在衣袖里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握能够要回原本属于鲁国的土地,他只是为报答鲁公对他的知遇之恩,而背水一战。这就是曹沫,一个懂得报恩的刺客。曹沫也许不是一个好将军,但绝对是一个好刺客,因为他对鲁公的忠诚,忠诚胜于能力。

曹沫是幸运的,他成功了。他的幸运,还在于曹沫遇到了管仲,两个伟大人物第一次交锋成就了一段千秋佳话。当曹沫的匕首透衫而出的时候,无论成败,那一刻注定已经被历史记住。

 

 

 

太子参乘 

作为司马迁笔下的头号刺客,开篇就这样叙述曹沫:“曹沫,鲁人也!”

司马迁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写曹沫的,司马迁对鲁国有一种特殊的偏见,理由很简单了,因为鲁国出了一个孔丘,孔丘是司马迁心目中的大师,这样国宝级的人物一千年也只有一个。司马迁写史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爱屋及乌,司马迁热爱孔丘,当然也热爱鲁国。

所以,司马迁对曹沫的开篇叙述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某人是哪一个地方的人,是带有强烈的赞誉色彩的,篇外之意,像曹沫这样的奇人、勇士只有鲁国才会有。

客观的说,春秋时期的鲁国只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五霸在争夺天下的时候视鲁国为鸡肋,只有闲下来的时候才会突然想起什么的,喔,原来还有一个鲁国啊。

不过人各有命,国家也一样,都有自己的命运,因为出了一个孔丘,鲁国上上下下鸡犬飞天了,一个原本经济、军事实力不堪一击、国际声望微不足道的弱小国家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礼仪之邦了。

曹沫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礼仪之邦,可曹沫并不是一个礼仪人士,曹沫可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孔武有力,五大三粗,爽直可爱,完全由着性子行事。

曹沫的父亲、祖父是谁,史书上毫无记载,绝大部分史书一开篇就说曹沫是鲁国的将军,至于曹沫做将军之前做过什么只字不提,人人都知道,生下来就是将军不太可能,好在还有一本不那么官方的史书《吕氏春秋》,零星描写了曹沫做将军之前的事情,为后人的科学推测提供了一种可能。

少年时的曹沫并没有在家里读圣贤书,在他看来,行万里路比破万卷书更有意义,于是告别父母,告别家乡,游历四方。

他曾经住过北方蛮夷的帷帐,也曾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策马奔腾;他曾经横穿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也曾徒手与白狼搏斗;他曾经翻越雪山,也曾遭遇雪崩,九死一生。曾经与百越之民赤身而舞,也曾孤身一人深入巴蜀之地,后来他决定北上,去寻找传说中的不周山。

 

 

当曹沫再一次经过家乡曲阜的时候,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这个贵人终于挽留住了曹沫不停奔波的脚步。似乎曹沫游遍天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这样一个贵人。

贵人就是鲁国的年轻太子,后来鲁国的国君鲁庄公,鲁恒公的儿子,鲁国的第十六位君主。

客观的说,鲁庄公不是一个好君王,事实上鲁庄公对权势并没有强烈的欲望,对争霸天下也没有多少兴趣,只是命运把他安排在帝王之家他也没有办法,他做君王不为别的,只为能守住江山,过安稳的日子。

但鲁庄公却是一个开明,善良的人,让鲁庄公被后人所知的是一个叫曹刿(guì)的能人,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建议,在曹刿的运筹帷幄之下,鲁国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国。

但有意思的是,鲁庄公虽然成就了曹刿,但在这件事中,他本人的名声却不好,后人还评价说鲁庄公有三“鄙”:一鄙把战争的胜利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二鄙,做战时太冲动,不查敌情;三鄙胜利后不知胜利原因。

孰是孰非且让后人评说,现在鲁庄公还是一个太子,年轻的太子与曹沫在年龄上相差不了多少,与曹沫一样对圣贤书不感兴趣,父亲让他尝试着处理政务,他也身在曹营心在汉。唯一能激发他兴趣的就是外出游猎,与蓝天白云共舞,与百鸟群兽追逐。

太子豢养了一大批力士,这些力士个个生龙活虎,彪悍非常,每次游猎结束的时候,太子就让这些力士充当角斗士,互相搏斗。

现在,年轻的太子就坐在高高的龙撵上,观赏着力士们激烈的肉搏。可是今天,也许是审美疲劳吧,老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太子突然有些厌倦了。

他把目光移开,移向兴致高涨的观众。这时候,一张新的面孔进入了太子的视线,太子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感觉这个人身上有一股吸引力。同样的孔武有力,同样的粗犷,同样的魁梧,但就是觉得他与那些力士与众不同。

太子把他叫了过来,此人正是曹沫,游历到此,恰好遇上太子的游猎。

太子微笑着问曹沫:“请问这位壮士尊姓大名。”

曹沫行礼,但并没有下跪,泰然道:“草民曹沫,曲阜人士,游历到此,冒昧打搅太子殿下,请恕罪。”

 

 

曹沫声如洪钟,不卑不亢。而太子旁边的侍卫对曹沫的无礼有些恼怒,呵斥着,要曹沫向太子下跪。

太子却制止了侍卫,对曹沫越发有兴趣,继续问道:“看壮士神勇无比,可否与我的力士们较量一下?”

曹沫并不推辞,非常有力度的答道:“草民献丑了!”

曹沫步履稳健的走入搏斗场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都想看看这一位不速之客有什么惊人的本事。

曹沫脱下长袍,赤膊上身,古铜色的肌肉像涂了油脂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耀眼。对面走来一个比曹沫高出一截的力士,也强壮无比,面露凶相,似乎对这个不速之客打搅了他的搏斗感到非常愤懑。力士拿出一截长棍,让曹沫亮武器。曹沫却说不要武器。力士自尊心大受打击,把长根丢在一边,突然向曹沫猛扑过来。

曹沫灵巧的一闪,力士扑了个空,重重的摔在地上,曹沫一个健步走过去,把力士提起来,摔出了场地。

众人一片哗然,掌声响了起来。

随后又来了几个力士,都不是曹沫的对手。

太子很高兴,很满意,这次游猎不虚此行,他觉得,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给他帝王生涯带来无限乐趣和安全的壮士。

当天,太子就让曹沫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回宫了。

从那天起,曹沫就是太子的参乘。

 

鲁庄公的君王生涯 

鲁庄公很庆幸上天把曹沫这样一个壮士赐给他,如果说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君王生涯中,还有什么人值得他信任的话,那就是曹沫了。很大程度上,鲁庄公并没有把曹沫当作他的臣子,而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知己。

这得从鲁庄公的身世说起。鲁庄公的身世不太光彩,他的生母文姜姿色妖娆,可是却有一颗放荡的心,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发生不伦之恋。后来,文姜嫁给了鲁庄公的父亲鲁恒公,姜诸儿做了齐国的国君。

文姜已经嫁作他人妇,还是王后,理当母仪天下,但她本性难改,也许是因为真的痴爱她的哥哥姜诸儿,隔三差五的找借口回娘家,与哥哥偷情。鲁恒公很宠爱文姜,知道文姜给他戴了这么大一顶绿帽子后,妒火中烧,与文姜大吵了一顿。

姜诸儿知道妹妹与鲁恒公吵架之事后,为除掉妨碍他与妹妹乱伦的绊脚石,派武士彭生谋杀了鲁恒公,彭生用麻袋罩住鲁恒公的头,鲁恒公窒息而死。姜诸儿却放出消息,说鲁恒公暴病而亡。

鲁恒公出殡那天,整个三宫六院都充盈着一股悲糜的气息。宫女们个个恸哭,文姜却暗自高兴,这正是她所期望的,因为她以后可以更加放肆与哥哥姜诸儿来往。有这样一个母亲,鲁庄公感到悲哀。

 

 

连母亲都不可信,这世上还有谁值得鲁庄公信赖呢?只有曹沫了。

鲁庄公刚登基的那时候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还略显稚嫩的肩膀上突然要挑起一个国家的重担,感到异常吃力。坐在宝坐上面对大臣们提出的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更让他发愁的是,每天都有一大堆奏疏要批阅,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咬着牙去看这些繁文缛节的奏疏的。

鲁庄公不明白,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陈述那么多无关紧要的理由呢?尽管这样,每每只看到一半,他就开始昏昏欲睡了。以至于后来他不得不用锥刺股、头悬梁的残酷方法迫使自己把奏疏批完。

刚登基的那一段时间,在鲁庄公背后指点江山的正是他的母亲文姜。女人的潜力似乎是无限的,文姜充分发挥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治国之才,大大小小的国事、政事、朝中事被她处理得还算妥当。

但女人对爱情的渴望远远大于权力,当她听说姜诸儿在祝邱为她修建了华丽的别墅时,义无反顾的离开了鲁国,最后终老死在那里。

鲁庄公登基后,曹沫就当上了将军。鲁庄公顶住巨大的压力硬是让曹沫当上了将军。曹沫推辞再三:“臣何德何能,怎能担任如此重任?臣只要留在大王身边就很知足了。”
 

但此时的鲁庄公却有些霸道:“寡人要你当你就当,寡人认为你能当你就能当!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

恭敬不如从命,当上将军的曹沫依然是鲁庄公的贴身侍卫,每天都陪伴鲁庄公左右。鲁庄公喜欢和曹沫在一起,喜欢听曹沫为他讲述他游历的奇闻轶事,与曹沫在一起,鲁庄公不需要掩饰什么,只有放松与笑声。

鲁庄公没有看错人,曹沫武艺非凡,曹沫不仅能与力士搏斗,还精通刀法和剑术,尤其是曹沫的飞刀,堪称一绝。

曹沫曾站在一棵千年桧柏树下面,指着树梢顶端的一只白色鹭鸟让鲁庄公看。等鲁庄公抬起头向他指的方向望去的时候,一把薄薄的宛如柳叶的飞刀飞向了那只鹭鸟,那只鹭鸟还未来得及惨叫一声就直直的掉了下来,那把飞刀插在鹭鸟的咽喉处,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冷的光。

 

 

如此快的刀法,令所有的人瞠目结舌。

鲁庄公为奖赏他,在王宫偏僻处专门修建了一个练武场,赐名为“曹沫武场”,设为禁地,没有鲁庄公的命令谁也不能擅自进入。

武场四面围墙,四角各有一棵苍天古樟,一排排靶子沿墙而立,间隔如一。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曹沫都会如约而至来到武场。一枚、两枚、甚至几十枚柳叶飞刀同时从四面八方飞出,疾风劲雨一般,哗哗,千万道白光一闪而过,瞬间武场四面靶子靶心全部插上了雪白的飞刀,飞刀与靶子碰撞的声音诡异而奇特。

若碰上清风朗月,鲁庄公会去武场,观看曹沫的绝技表演。每次都看得胆颤心惊,唯恐那飞刀不长眼睛似的直直的向他飞来。其实曹沫的飞刀每一把都长了眼睛,射杀的目标分毫不差。

鲁庄公问曹沫:“为什么选在晚上练刀?”

曹沫说:“臣的飞刀不仅靠着我的眼睛杀人,更靠我的感觉杀人。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我准确而灵敏的感觉就可以告诉我,我的目标在哪里。”

最快乐的时候当属鲁庄公与曹沫一起外出游猎的时候。鲁庄公用箭猎杀猎物,曹沫用飞刀猎杀猎物。齐膝盖高的草木犀丛中突然撺出一只士灰色的野兔,在空中一直等待猎物的苍鹫凶猛的俯冲下来,曹沫的飞刀悄无声息的飞过去,苍鹫和野兔再快也快不过曹沫的飞刀。

 

每当日落时分,当结束游猎的时候,鲁庄公就命人生起一堆篝火,熊熊的篝火燃起袅袅的青烟,曹沫拿起已用树枝插进体内的野物,通常是兔子,在篝火上烘烤。

不多时烤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猎场。鲁庄公和曹沫一边饮着从宫里带来的虎骨酒,一边无所顾忌的咬着大块大块的兔肉,脸上的笑容比篝火还要灿烂。这对久居宫中的鲁庄公来说,蓝天白云,绿树丛林,草甸湖泊,美酒佳肴,人生如此,其乐何求?

也只有在这时候,鲁庄公才会暂时忘记君王的无奈与朝堂的烦琐。

三战齐国 

如果没有战争,多好,虽然谈不上什么励精图治,但守住自己的江山,过安稳的日子还是可以的。但处于乱世的鲁国,难免不被卷入战乱。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两个国家可以为一块地,一个女人大动干戈,可以为任何一件小事殊死搏斗。

曹沫曾经向鲁庄公许诺,一生一世效忠于他,可以为他做任何事,甚至可以为他***。

很快,曹沫实现他承诺的机会来临。

明媚的阳光下,鲁国的首府曲阜小城显得那么安静与祥和,但是这种安静与祥和很快就要被打破。

威胁来自鲁国的邻国齐国。鲁庄公很是诧异,仿佛一夜之间,曾经与它平起平坐的齐国从矮子变成了巨人,国力倍增。

齐国之所以日益强盛,因为有了齐桓公姜小白这样的明君和管仲这样的良相。说起来,姜小白和管仲还有一段戏剧性的恩怨。

姜小白的哥哥齐襄公,也就是那个与妹妹文姜乱伦的姜诸儿被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自立为王,一年后,公孙无知也被人刺杀。齐国大乱,群龙无首。当时,有两个人最有希望登基。一个是逃往鲁国的公子纠,一个是逃往莒国的姜小白。两个人听说齐国没了国君,立即展开了一场百米冲刺式的赛跑,谁先跑到齐国谁就是齐国的君王。

有意思的是,当时管仲在公子纠这一边,而护送姜小白回国的却是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鲍叔牙,也就是说当时的管仲还是姜小白的敌人。途中,管仲一箭射中了姜小白的衣带钩,姜小白随机应变,假装死亡。管仲一时兴奋,也没细看,就报告公子纠说姜小白已经死了。公子纠随即放慢了回国的速度,而姜小白快马加鞭,先回了国,抢了宝座,是为齐桓公。

姜小白当时要杀死管仲,以报一箭之仇,后来在鲍叔牙的极力劝谏下,姜小白才放过管仲,后来又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冰释前嫌,重用了管仲,管仲也知恩图报,辅佐姜小白,成就了他的霸业。

齐国要称霸天下,势必要不断扩张,要吞并小国。兔子不吃窝边草,姜小白对鲁国这撮窝边草一直念念不忘。事实上,鲁庄公的父亲被姜诸儿杀了以后,齐国与鲁国的纠纷一直没有断,这恰好为齐国侵犯鲁国提供了借口。

其实,就算没有纠纷,姜小白也不会放过鲁国,道理很简单,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在春秋,井水不犯河水的道理讲不通,春秋无义战,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凸现出刺客的价值,在最不讲义气的时代,往往是这些刺客最讲义气,平时没有多大用,关键时刻可以为你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

曹沫就是这样的刺客。在齐国大军压境的危机时刻,鲁庄公慌了手脚,赶紧召开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半数以上都主张投降,毫无斗志,理由很充分,齐国太强大,鲁国太弱小,更主要的原因是鲁国没有一个优秀的将帅。

最后一条实则没有把曹沫放在眼里,在大臣们看来,曹沫从来没有打过仗就坐上了将军的位置,摆摆相还可以,真要指挥作战必败无疑。

这样的理由无异于变相指责鲁庄公用人不当。

鲁庄公牛脾气来了,他就不信这个邪,他偏要用曹沫做主帅,他就不信曹沫十八般武艺就派不上用场,再说了,还没有开战就投降,你把鲁庄公看成什么样的人了?怎么说也得打一仗。失败也好,成功也好,一定得迎战!

鲁庄公深夜会晤曹沫,两个人进行了一次庄重的谈话。

鲁庄公说:“要开战了。”

曹沫说:“没想到齐国这么快就打过来了。”

鲁庄公说:“大臣们都劝我不要迎战,你以为呢?”

曹沫说:“齐国虽强大,但我军是正义之师,岂能不战而降,正义必压过邪恶。”

鲁庄公稍微有些欣慰,接着问:“如果我任命你为主帅,你敢迎战齐军吗?”

曹沫坚定的回答:“敢!这正是我报答大王的时候。”

鲁庄公微微一笑:“你有信心取胜吗?”

鲁庄公希望听到曹沫更加坚定的回答,不料曹沫却说:“没有十足的把握取胜,但事在人为,我一定拼死去战。”

鲁庄公有些失望,他要的不是曹沫去拼死,而是曹沫的凯旋。如果曹沫死了,鲁庄公更孤独了,人生更无趣了,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曹沫说的是实话,他虽然武艺高强,单打独斗不在话下,当领兵作战还是头一次,没有把握也在情理之中。这反倒使鲁庄公做好了失败的思想准备,而不至于真到失败的时候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鲁庄公最后说:“你放心去战吧,无论结果怎样你都是我的好将军。”

这句话不但没有起到振奋曹沫的作用,反而让曹沫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他担心万一失败了该如去何面对鲁庄公对他的信任。

三日后,鲁庄公为曹沫举行出征仪式。

鲁庄公站在楼台上,面色惶然,目送曹沫远去,直到马蹄的声音已经消失,他才离去。

鲁庄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赐给曹沫一些好运气,也不要让他自己太难堪。

公元前688年,鲁军与齐军会战于坷地。

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曹沫第一次出征大败而归。那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曹沫带出去的三万大军在坷地与齐军展开殊死搏斗。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营帐一座连着一座,成千上万的战马奔腾嘶鸣,成千上万的头盔熠熠生辉。号角鸣响,烽火弥天,箭如蝗发,长刀闪动,铁马奔疾。

战争持续了两天两夜,双方死伤无数,鲁军更是一败涂地。第二天鲁军幸存者将战死者的尸体抛入河流,那些死尸堵塞了河道,形成无数活动的浮桥,丢甲弃兵的战士就踩着死尸偷偷渡过河流,鲜血淋淋的逃往家乡。

目睹这一切,曹沫这个七尺男儿第一次流下难过的泪水,他心痛如绞。

而这边,鲁庄公更是度日如年。战事失利的消息一遍又一遍的传入耳中,鲁庄公的心情处于极度复杂极度混乱之中,独自一个人走上高耸的角楼。

枯立于角楼凭栏北望,视野所到之处是一片苍蓝色的天空和灰黑屋顶,还有几缕赶路商贩的马蹄荡起的沙尘。他悲哀的想,他不是一个好君王,他有愧于祖先的亡灵。

而现在鲁庄公已经不关心战事了,因为失败已成定局,他现在最担忧的是,曹沫是否能够活着回来。

当他听到探子来报,说曹将军并无大碍,准备班师回朝时,鲁庄公心里豁然了一下,还好,只要人还在,仗还可以再打。

鲁庄公又做出了一件令大臣们觉得很荒谬的事,鲁庄公竟然要为一个失败的将军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
 

于是,曹沫回到曲阜的时候,曲阜城的万人空巷,老百姓都聚集在宫城门口,向曹沫发出呼声。一百余人的仪仗队伍站立在城门下,气势磅礴的城楼流光溢彩,那是投泻在城门上的晚霞。城门下的文武百官,紫袍玉带或者绯袍金带,毕恭毕敬的站在两旁,只是他们的表情却是那么的冷漠。

曹沫仿佛在梦中,以为自己回错了国家。

后来,曹沫才知道,这一切都是鲁庄公的刻意安排,为的是不失曹大将军的尊严。

面对鲁庄公的宽容与大度,面对鲁庄公的用心良苦,曹沫恨不能在鲁庄公面前自刎而死。

鲁庄公却安慰他:“没有常胜的将军,第一次不行,还有第二次。”

可问题是,曹沫从没没有打过胜仗,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出征。

这也不能全怪曹沫,他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强大,姜小白与管仲的强强联合,放眼天下又有几人是他们的对手呢?

鲁庄公原谅了曹沫,但曹沫无法原谅自己,曹沫请求鲁庄公撤掉他将军的职位。但鲁庄公不但没有撤消曹沫的将军职位,反而又要他带兵第二次出征齐国。

 

 

曹沫辞不就,极力说自己无法胜任,但鲁庄公已经失去了理智,固执的认为鲁国没有人比曹沫更能胜任大将军的职位。

曹沫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第二次出征,第一次失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鲁国的士兵虽然敬重曹沫的为人,但对他的指挥却有微词,军心涣散,萎靡不振。可想而知,第二次是怎样的结果了。

依然败北,曹沫的后背还被刺了一刀,鲁庄公几乎要疯掉,曹沫也无颜面对鲁庄公,把剑递给鲁庄公,让鲁庄公把他杀了,死在鲁庄公的剑下,他死也瞑目。

鲁庄公夺过剑,举到了半空中,还真想一剑刺死曹沫算了,曹沫太令他失望了。可是,鲁庄公下不了手,多年的往事浮现脑海,这是他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唯一交心的人,他的兄弟,他的知己,杀了他就再也没有人陪他说话了,再也没有人陪他去打猎了,再也没有人为他表演飞刀绝迹了。

鲁庄公如果想杀曹沫,早在第一次曹沫败北的时候就赐死他了。

鲁庄公舍不得,他狠狠的把剑仍在地上,愤怒的说:“死有什么可怕的!有种死在沙场上!”

说完,鲁庄公拂袖而去。

曹沫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来。

过了一会儿,太医却走过来说:“曹将军,大王让我给你医治伤口。”

曹沫泪如泉涌。

几天后,鲁庄公恢复平静,却又做出了一个让群臣震惊的决定,亲自出征。鲁庄公认为这样可以鼓舞士气,另外他也是想刺激一下曹沫的斗志。他知道,大臣们是不让他亲自出征的,他也比曹沫好不了多少,也许更糟糕,打仗仅仅靠士气是没有用的。比士气,齐军越战越勇,鲁庄公亲自上阵,最多可以让士兵振奋一时,很快他们觉得鲁国已经黔驴技穷了。

果然,文武百官集体阻止鲁庄公出征,曹沫更是把头磕破了,恳求鲁庄公不要出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鲁国就彻底完了。

鲁庄公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只是在等待曹沫给他更满意的答复,那就是曹沫再一次领兵出征。

曹沫心一横,豁出去了,决定战死在沙场上。

就这样,曹沫第三次踏上征途。

凄厉的呐喊声响彻寰宇,齐鲁两军互相拼杀,鲁军破损的战车凌乱地倒在战场上,沾满鲜血的齐军踩在鲁军的旗帜上疯狂地劈砍,惨不忍睹。

曹沫的轻骑兵被鲁军团团包围,一个一个倒在万箭穿心之下,曹沫已经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跳下了战车,杀入敌群。

可是曹沫却没有死,手刃百余齐兵,正当他杀得起劲的时候,齐军突然鸣金收兵了。

曹沫一阵愕然,很快探子来报,说鲁庄公答应割地求和。

鲁庄公不想亡国,也不想曹沫真的战死沙场,他不想再与强大的齐国做无谓的抵抗了,宁愿做齐国的附属国,苟全于乱世。

十天后,曹沫回到曲阜,满脸的沧桑。

鲁国大臣集体进谏,让鲁庄公赐死三败之将曹沫,鲁庄公置若罔闻,依旧让曹沫做大将军,还派上好的大夫为曹沫疗伤。

鲁庄公的做法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也让后世的学者猜测纷纷,鲁庄公为什么不杀曹沫?

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鲁庄公首先与曹沫是兄弟关系,然后才是君臣关系,杀曹沫就等于自断手足,鲁庄公当然不愿意做。

其次,曹沫不是一般的人,据说他是神的后裔。鲁庄公迷信鬼神,不敢杀曹沫。

最后,曹沫尽了全力。曹沫奋力杀敌,失败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不是曹沫领兵,是其他的人领兵,就一定能胜利吗?是不是每一个打败仗的将军都要处死呢?历史上屡败屡战的将军多的是。

 

坷地会盟

庆幸的是,鲁庄公没有看错人,在接下来的坷地会盟中,曹沫的壮举为鲁国赢得了尊严,并夺回了因战争而损失的国土。

齐国停止侵犯鲁国,条件就是鲁国割让遂邑之地给齐国,并与齐国结盟,做齐国的附属国,听齐国的指挥与调遣。

齐国与鲁国约定,在坷地举行会盟,签订协议。

曹沫与鲁国的十一个大夫,尾随鲁庄公,面色黯然的来到坷地一座祭台边。鲁国先到,齐国姗姗来迟。齐国的随从气势与鲁国的随从形成鲜明的对比,个个盛气凌人的样子。

这天的风很大,祭台上的火焰被风吹得呼呼作响。

鲁国的随员默不作声,齐国的随从交头接耳,并时不时用一种鄙夷的目光扫向曹沫。

曹沫对此毫不在意,他面色冷峻,目光如电。

齐国的国君姜小白像黑社会老大似的,拉着鲁庄公的手,显得很亲密的样子,又拍拍鲁庄公的肩膀,说如今齐鲁俩国在同一条船上了,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而鲁庄公心里很不好受,勉强挤出来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他希望快点结束这丧权辱国的结盟仪式。

曹沫锐利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鲁庄公和姜小白,谁也不知道曹沫的身上暗藏了一把短剑,即使最亲近的鲁庄公他也没有告诉。

站在姜小白旁边的是一位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此人正是齐国大名鼎鼎的功臣管仲。

曹沫注意到了管仲,看到管仲,曹沫感慨万千,往事如风。

想当年,姜小白还没有当上国君的时候,管仲护送齐国的公子纠来鲁国避难,鲁国的国君热情款待管仲。也就是在那时候,曹沫结识了管仲。

曹沫不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除了鲁庄公以外,他也没有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但第一眼看到管仲就产生了一种结交的欲望。管仲也很欣赏曹沫的为人,说他有大侠的风范,两人遂一拍即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虽也想不到今天,曾经的老朋友现在却成了敌人。世事难料,沧海桑田,曹沫想,什么时候能够再与老朋友痛痛快快的饮上三杯呢。

管仲也注意到了曹沫,一种复杂的情愫油然而生,如果要他选择,他当然不会选择与曹沫为敌,可是他没得选择。管仲曾亲眼目睹曹沫在沙场上的勇猛,那气壮山河的气势深深的感动了他,这也是为什么曹沫三次败北却没有被齐军杀死也没有被齐军俘虏的原因,不排除管仲有意要放过他。

结盟仪式正在紧张的进行着,当所有的人把目光聚焦在鲁庄公和姜小白的身上时,曹沫突然一跃而起,瞬间跃上了高台,并在高台上的侍卫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曹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锋利的短剑抵在了姜小白的脖子上。

鲁庄公完全没有料到曹沫还有这么一手,他蒙了,不知道曹沫到底要干什么。

而姜小白更是脸色苍白,因为只要曹沫稍微一用力,他的喉管就会断裂。

他极力掩饰慌乱的病情,故作镇定的说:“你是何人?要对……寡人……怎样?”

姜小白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可他说这话的时候依然结结巴巴。

旁边的管仲也束手无策,他倒吸一口凉气,他低估了曹沫的勇猛。

曹沫冷冷的说:“请归还鲁国的土地。”

姜小白明白了曹沫的用意,同时斜着眼睛瞟向鲁庄公,以为这是鲁庄公的计谋。

曹沫接着说:“这是曹沫一人所为,与鲁国的国君无关。”

好汉不吃眼前亏,姜小白慌乱的说:“寡人答应归还鲁国的土地。”

姜小白说完,曹沫就放下了匕首,泰然自若,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似的。

全场的人都傻了眼,这样惊险刺激的情节似乎只有在说书人的口中才可以听到,侍卫们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还是管仲老练,他高声宣布:“盟誓完毕,请鲁君下台。”

面如土灰的鲁庄公匆匆下台,曹沫跟在鲁庄公的后面,不紧不慢,不卑不亢。

这时,姜小白却突然拔出他的宝剑,对管仲愤怒的说:“你为什么放掉他,你以为寡人的剑杀不了他吗?”

幸好曹沫遇到的是管仲,关键时刻,管仲,这位昔日的好朋友又帮了他一个大忙,要是管仲也站在姜小白这一边的话,曹沫必死无疑。即使鲁庄公也保不了曹沫,为了保全自己。鲁庄公不得不把曹沫交给姜小白处置。但是,管仲却说:“不可,大王,您已经答应把土地还给鲁国,君主无戏言,请不要失信于天下。”

 

姜小白冷静的想了想,说道:“那就照你说的去办吧,齐国地大物博,也不缺那几块土地。”

至此,曹沫的目的已经达到,多年来报答鲁庄公的夙愿终于实现。

曹沫回国后,鲁庄公为曹沫举行庆功宴,宴会那天,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宴会的主角曹沫。侍卫给鲁庄公送来一封信,那是曹沫的诀别书。里面有将军的金印和几行离别的感言。鲁庄公看着信,一滴泪落了下来。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曹沫的行踪。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