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老板的二十种死法 > > 正文
佛教中对人二十种死法的看法
上传时间:2017-10-23 19:46点击:

佛教中对人二十种死法的看法

《释教的施舍学》,为南怀瑾先生1991年8月16日至21日在香港叙述《毗耶娑问经》的记载收拾稿。时值我国华东发作特大水灾,南先生开讲这部体系论述释教施舍原理的经典,尤具理论和实际上的指导含义。时过七年,长江流域和东北发作比1991年更为凶狠的水灾,全国释教徒正发扬释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力,救助灾区同胞。征得南先生赞同,特刊登卷上部分讲记,以飨读者。

一、学佛要先从做人开端

《毗耶娑问经》,二卷。由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归于大乘方等部。新译有唐代菩提流支的一卷本,归入宝积部第四十九会“渊博仙人会”。前史上很少有人研讨这部经典,现在的大法师也不会去讲它。这部经是以故事的方法,主要讲经过施舍的积德行善,由人道进入天道的境地,倾向于形而下的范畴。而我国人讲佛法,喜爱走形而上学的路途,所以这部经被置之不睬,撒播不广。

但要研讨宗教学术,对这部经就应该引起留意。由于这部经供给了当时印度社会宗教日子的丰厚材料。文字也十分生动有趣,描绘的场景、对话,使人有感同身受之感,比方在看一部电影剧本。这部经要答覆当时印度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乐善好施,身后就能升天堂。但是印度宗教所讲的天堂有六十多种,那么这天堂的境地怎样,天人是从哪里来的?从比较宗教学的学术情绪看国际宗教,像我国的道教,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国际上各种宗教,也都有相似的说法。但天堂是一个什么姿态,谁也没有讲清楚。站在学术的视点,要对每个宗教的经典和理论作比较研讨,天堂终究在哪里?要从科学上找出根据来。事实上,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找这个东西。由宗教而哲学,由哲学而科学,现在发展到太空探究,一直在寻找终究有没有其他的一个国际。佛对当时外道的种种说法进行了剖析,这个剖析终究怎样,要求证,盲意图信赖是不对的。

许多人学佛有个缺点,好大喜功,一上来就要成佛,连天人都不在话下了。其实,佛法是五乘道,首要是人天乘,先从做人开端,人做好了,才有可能升天。小乘里头特别重视这一点。然后一步步从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修行,最终进到佛乘,证道成佛。

这部经就是讲怎样存亡于天人之间,也就是我国儒家所讲的“究天人之际”。学佛要先从做人开端,人都还没有做好,一上来就把《金刚经》、《楞严经》挂在嘴上,一步登天想成佛,那是做不到的!人怎样做好,就是修善业道。要做多少积德行善,才干有资历升天,天也分好多层,这儿讲的庄重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都在欲界天,在佛法的天人体系中仍是最根底的。基督教所讲的天堂,就在这一层面。有人说:我只需打坐,到了初禅,就通通超越这些境地了。错了!到达初禅境地,要看你的心思中贪、嗔、痴等坏缺点减除了多少,你的行为中积德行善增进了多少。并不是只需打打坐,就能升天道的,没有这个事!

欲界天里还有饮食男女之欲,但你不要小看他啊,像我们这些人将来能不堕到畜生道里去,现已很好了,可以人中再来,现已很难,要想升天,那就更不简略了。所以我常讲起当年我的教师袁焕仙先生说的一句话,他对路过的土地庙都要停下来,合个掌,行个礼。为什么?“你别小瞧他们,他们成仙,也是经过多少年的修行,做了多少积德行善。我们将来身后,能不能做个土地公还成问题呢!”这是讲修行之难,所以对悉数修行者都很恭顺,并不是说要拜他们为师。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评论了施舍的准则和积德行善,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讲的要有爱心,要协助人。那么,经过研讨施舍这个问题,对什么是真实的社会主义福利,就可以使用上了。搞清楚这些观念,理解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才谈得上研讨梵学。

二、古代印度社会的宗教日子 (一)释教僧团的修道场景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游阿瑜强伽河边,与大比丘众俱。

每部佛经的最初,都标明晰这部经的构成、时刻、地址和在场者。悉数的佛经都是佛的学生记载下来的,有人向佛发问题讨教,佛答复了这些问题,学生把当时的对话记载下来,标上“如是我闻”,以示担任:我当时听到佛就是这样说的。

有人对佛经里的“一时”感到很好笑,讲印度人没有时刻和前史的概念。其实释教用“一时”指涉时刻有着很高超的道理,由于时刻、空间都是相对的,国际的时刻只需现在,没有曩昔,没有未来,现在也是转瞬即逝,暂时叫一个现在。这是一个十分深邃的哲学和科学识题。

这部经是佛在中印度恒河边上讲的。


彼比丘众,所作已办,尽悉数漏,无有妨碍,离有不退。勤为禅诵,跏趺而坐。随何处坐?有在地处,二人相随,如法语论,群行如鹅,如鸳鸯者;有在空舍,有依树根,皆悉行禅。能取如来法之光亮,正住威仪。复有无量菩萨众俱,彼诸菩萨无量积德行善,称号普闻。在场者有常随佛行的比丘弟子,据《金刚经》等其他经典,一直跟从着佛的大比丘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像三千弟子跟从孔子周游列国一样。这些弟子都是修行现已得道的大阿罗汉,除尽悉数烦恼渗漏,跳出了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不再退转。他们或在野地上、空舍里、树根旁打坐;或二、三道友在一同商讨评论学识。经文描绘了他们的“团队精力”,教师释迦牟尼站起来,学生们像鹅群一样跟着走;同学间友情很深,像鸳鸯一样联在一同。而且“正住威仪”,举动表情都很严厉规则。在场听法的还有一些大乘菩萨,与落发的比丘众不同,他们多为在家修行的居士,但位置、威望和学识都很高。

彼处复有无量百千种种树林,多有淫欲俱耆罗鸟、孔雀、鹅鸟、群蜂等声,婆罗枳树,枝叶垂布。如是处者,欲心松懈、喜睡频申,皆悉远离,常有无量善香妙华。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常当勤行,作所应作,持戒正行。尔时世尊与慧命阿难陀、长老迈迦叶、长老舍利弗、长老薄拘罗、长老利波多阿若居邻等大声闻俱,欢欣语说。

那里有无量数的各种树木,浓荫遮日,桃红柳绿,蜜蜂在花间飘动,鸟儿在林中做爱。那个场景是很简略使人心生松懈、呵欠连天(“喜睡频申”)的,但佛弟子们精力抖擞,远离欲心和昏眩,在这大好的天然美景中精进修道。这时佛对众弟子说话,勉励我们要精勤修道、严守戒律,依照正法去做应当做的事。

(二)毗耶娑的来历

尔时,西方有光亮相,犹如日轮。时阿难陀漏未尽故,见彼相已,即白佛言:云何世尊,西方分处,焰色光亮,甚有威德?

在佛弟子中,这时阿难陀仍有渗漏,还没有得道,他是在佛入灭后经大迦叶的启示才证得阿罗汉的。佛正在与弟子们说话间,西方呈现一片光亮,像其他升起了一个太阳。阿难因“漏未尽故”,他猎奇了,问佛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电影演到这儿,开端带出毗耶娑的来历。

佛言:阿难,于此国际,有五通仙,名毗耶娑,犍陀迦离妇人之子。有五百仙,以为眷属,住在彼处,勤修苦行,不食而斋,其身瘦瘠,有命罢了。读诵不住,以为庄重,其名曰阿斯仙童子、那罗提婆、裴苫波耶那、那荼延那、迦摩延那、赉枳罗婆、轲那娑徒罗陀等,诸大仙人,相随经行。

佛通知阿难,毗耶娑是西方的一位五通仙人,用现在大陆上的术语,就是具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的特异功用者。在本经的另一处,佛对阿难说,毗耶娑制作了婆罗门法,并造出四吠陀,他还善知声论,知晓种种典章书本。

印度上古时代同我国一样,也是母系社会,子女的姓氏从母亲的氏族名。他母亲的姓氏是犍陀迦离。毗耶娑是个苦行者,跟从他的有五百个修道者。“不食而斋”,以为连茹素都不行洁净,还有杀生的可能,一个个都是饿得“瘦”而且“瘠”,每根肋骨都露了出来,只剩一丝呼吸保持着生命。这些人日子这么艰苦,可昼夜苦行修道,刻苦不已。这时正跟从毗耶娑作修道后的漫步。

释教不发起苦行,日中一食,不拘荤素,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可国际上修外道的大多茹素,专修苦行,研讨人类学的要留意这个不同。

即于尔时,毗耶娑仙亦见世尊,与诸比丘,多千眷属之所环绕。诸根调柔、心意幽静,在于禅定,离欲安泰,在树林中。毗耶娑仙既见佛已,思惟念言:此人应是悉数智者,称号普闻,彼必应是不妄语人。如是如来胜色具足,诸相效果,甚为希有,世未曾有,如是色相胜妙希有。如是世尊,舍王欲乐,舍转轮王富乐安闲,如舍毒食;六万采女榜首规则,悉数舍已而便落发,在林中住。

这时,毗耶娑也看到佛和他千余人的僧团,心意清净,情绪慈祥,跳出了人间的欲乐,在树林中打坐。那个时候,全印度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以太子身份落发的业绩。毗耶娑看到佛庄重的色相和诸般效果,心想释迦牟尼确实名不虚传,他把王位、尊荣、美人、欲乐和转轮王的抱负,都像毒食一样的扔掉了,落发修道,这真是世上可贵的大丈夫所为。他是世上大才智者,真得道者;他所说的,必定真实不虚。


仙人众中,有一仙人名那罗陀,既见世尊,心生欢欣,以妙伽陀,赞如来曰:青色树林中,谁浩瀚金色?如净毗琉璃,如日出云山。彼时大仙及诸仙众,闻是说已,心喜开眼,皆悉合掌,欲向佛所。

此刻,有一名叫那罗陀的仙人,也见到佛陀的神姿,作一首诗偈赞许佛陀。佛是尼泊尔南部的人,肤色黄中带红,全身金黄透亮。这诗若翻成中文,真实敷衍完事,粗心是说:

在青郁的树林荫中,谁宣布光辉的金光?通体像琉璃般通明,犹如云开见到太阳。

五百仙人听了这诗偈,都心生爱慕,起立合掌,要到佛前请益。

(三)苦行外道的一幅风俗画

尔时,佛语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见阎浮提如是诸仙,捆绑束缚手足,自悬著树,不食而斋;著树皮衣,卧在尘土,若在石上;有以两手合取食已,开手而食;或有食风,有十五日不食而斋,或有一月不食而斋。头须发爪,悉皆长利。寅旦中暮,三时读诵。有种姓财,有福德财。先咒物已,置于火中而供养火。在地而卧,有在露地,有在树下,有悬自手著树而睡,或有蹲踞如是睡者,或有在水如是睡者,有以五热而炙身者,有身逼火自炙卧者,有在火焰劣势卧者,有卧棘剌,有日炙身。遭遭受苦楚楚求福,自诳其身。得处便住,种姓胜上,心以为足,心以为喜,离无上智。诸比丘,此大仙人,而不能知存亡出要,以欲痴故,还生有中;自谓正行,不知是邪。

尔时,彼诸比丘,归命如来,白言:世尊,我等梵行真实具足,和集相应,得离生有。佛知道他们此刻正要过来,就对弟子们讲了这些外道仙人种种的苦行情况:有的自己捆住四肢,悬挂在树上炼功,连饭也不吃;有的身穿树皮衣,睡在尘土里或石头上,用手捧东西吃;也有不吃饭专食气,十五天或一个月“不食而斋”的。这些人蓬头垢脸,不剪发,不刮胡子,也不剪指甲。

他们吃东西前,要先念咒,投食物于火中,供养他们所崇拜的火。所以印度人不喜爱吃我们的东西,以为未经念咒的食物不洁净。他们睡觉也是形形色色,有光着身子露地而睡的,有把手吊在树上而睡的,有蹲在地上睡的,有浸在水里睡的,有迎着火焰劣势处睡的,有卧在荆棘上睡的,也有在太阳底下睡的,像现在美国人晒日光浴一样。

他们每天早中晚三时读诵,苦行修道。别看他们像叫化子一样,可他们有“种姓财”,身世于社会榜首等级的婆罗门种姓;有“福德财”,家中都很赋有。他们是为了修道才过这种苦行日子的,所以心高气傲,都自以为了不得。

列举了以上种种苦行后,佛对众比丘说,这些苦行者以遭遭受苦楚楚而求福报,其实是自己骗自己。他们过着最简略的日子,摧残自己的身体,以为就能消除罪业,得到精力上的满意和喜乐。其实,越是这样,离最高的才智境地就越远。他们不懂出离存亡的法要,还在“欲痴”之中,用苦楚的修行去寻求未来的福报,但是身后仍是处于存亡轮回之中,没有用!

以上比较了外道的邪行与释教的清净梵行。

(四)毗耶娑见佛问道

彼毗耶娑大仙人等,以阿罗汉威德力故,而生害怕,慈祥谛视,心意尊敬,专心正意。与诸仙人眷属相随,绞摄长发并在一箱,以好线绳角络其体。形色不白,端摄身仪。二眼皆黄,头发无腻,绞结相著,块聚非一。手执三岐杖、置瓶之物,世中最丑。种种言语,悉皆善巧,因效果语。蹑空而行,到如来所。白言:世尊应知此义,我何缘由,并诸眷属,今来到此?佛言:大仙,悉数有生、悉数诸法,我悉知之。

尔时,慧命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大仙,仙众环绕,心有正知,有种种知、细知尽知,知而不畏。长发不睬,为是何人?佛言:阿难,此是仙人,名毗耶娑。婆罗门法,是其所作,造四毗陀,善知声论,知种种书。

时,彼悉数阿罗汉人,见毗耶娑大仙人已,作是思惟:彼人遭遭受苦楚楚,勤劳持戒,为何所得?此毗耶娑存亡苦恼未得摆脱。彼阿罗汉如是思惟:此毗耶娑来至佛所,云何答辩?为问缘由,为问无我?

毗耶娑等人尽管蓬头垢面,出于对佛及门下罗汉们的尊敬,仍是把头上、身上稍稍收拾装扮了一下,手持苕帚净瓶、三岐杖等法器,运用神通,从空中飘行而来。他们也是想在佛前显现一下本事,但一副苦行者的肮脏相,引起了阿难等罗汉们的惊异,不知他们能在佛前问出些什么问题。佛对毗耶娑本事的介绍,上面已讲过了,这儿略过。

时,毗耶娑问世尊言:佛出世难,今诸仙众和合来此,我少难问,惟愿且住,为我阐明。佛言:大仙,恣汝所问,随汝所念,皆悉可问,我为汝说。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