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昌平君为何叛变?或许只有樊於期才懂
上传时间:2020-12-27 23:34点击:

秦国和楚国正在展开激烈的较量,为了激励士气,秦始皇嬴政亲临陈郢。王翦决定以攻心之策动摇楚国军心,楚军兵士听到楚乐思乡心切,秦军趁机夜袭楚军,项燕收拢残军,欲攻陈郢,以此让王翦回兵救秦王嬴政。于是,项燕、昌平君芈启屯兵陈郢城外,对此,经历了嫪毐之乱等叛乱的秦王嬴政,可谓毫不畏惧,传命王翦全力攻取楚国郢都,不用回援,并射书诱降昌平君芈启。

 

在此背景下,王翦攻破郢都,俘获楚王负刍。对此,项燕、景涵率大军退往广陵,拥立芈启为新楚王。当然,项燕和昌平君芈启此举,根本无法扭转楚国灭亡的趋势。在王翦大军的追击之下,项燕和昌平君芈启都被斩杀,楚国疆域被秦军平定。由此,对于昌平君芈启来说,原本是秦国的丞相,却最终背叛了秦国,也辜负了秦始皇嬴政对他的信任。那么,问题来了,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昌平君芈启为何要背叛秦国,站到楚国这一边,甚至自立为楚王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昌平君背叛秦国的无奈,或许只有樊於期才懂!

 

首先,在很多观众看来,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芈启自己身为秦国丞相,大权在握,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也即芈启当时的地位,要在李斯、王绾等人之上的。更为关键的是,按照《大秦赋》的说法,国夫人芈华,更是芈启的女儿,至于公子扶苏,则是芈启的外孙了。虽然秦始皇嬴政决定永不立后,但是,因为公子扶苏的缘故,芈华日后的地位,自然不会在离秋之下的。

虽然在战国末期,华阳太后已经去世了,但是,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昌文君芈颠等芈姓一族,依然具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对于芈启的丞相宝座,还是比较稳固的。凡此种种,都让芈启的背叛有些蹊跷,也即难以被观众所理解。

 

对此,在笔者看来,芈启背叛秦国,向楚国投降,与樊於期逃往燕国的原因存在相似的地方。一方面,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芈启显然是中了楚人的圈套。芈启原本应该将十万石军粮运往鄢陵,结果只有八万石装车,剩下两万石依然还在仓库中。众所周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后勤粮草的补给,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走向。比如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则是粮草短缺,这才换上赵括,以此和秦国大军速战速决的,最终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

对于昌平君芈启来说,这两万石军粮不久之后也被楚人烧毁,芈启延误军粮输运,必然难逃秦法处置。在此基础上,芈启明白自己犯有重罪,“合族当诛”,回到秦国无疑死路一条,所以才决定回归楚国本宗。换而言之,昌平君芈启也不想背叛秦国。可是,秦法严苛,自己虽然是被楚国人陷害的,但是,只要秦始皇嬴政认真追究起来,芈启还是难逃一劫。

更为关键的是,平定嫪毐之乱后,芈启等芈姓一族在秦国进一步壮大,芈启自己更是取代了吕不韦的丞相一职。而这,已经引起了秦国宗室的不满。比如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渭阳君嬴傒就被迫到昌平君府上讨要官职,结果不欢而去。在此背景下,芈启回到秦国后,难免不会遭到渭阳君嬴傒等秦国宗室的责难。

 

当然,归根到底,这还是因为商鞅变法后,秦法严苛,当初的秦国宗室,都没有被商鞅手下留情。同样的道理,樊於期背叛秦国,也有类似的原因。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命令樊於期护卫王宫,不得有失。在嫪毐之乱中,樊於期拼死保下了公子扶苏,可嬴政青梅竹马的冬儿,却不幸为嫪毐所杀。

樊於期虽然已经尽力,但他知道自己死罪难免,所以毫不犹豫的逃出秦国。对于昌平君芈启来说,显然知道樊於期的例子,这促使他明白自己要想活命,也不能回到秦国了。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地位不输昌平君的上将军桓齮,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遭到了李牧的埋伏,最终损失惨重。值得注意的是,桓齮原本有机会逃回秦国,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自尽。这是因为即便回到了秦国,因为秦法严苛,上将军桓齮也不会有下场。

 

另外,在笔者看来,昌平君芈启延误粮草运输的情况,还可以类比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士,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各地纷纷响应。

在陈胜吴广之后,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百姓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百姓都放了。最终,刘邦也选择了起义。

 

最后,对于陈胜、吴广以及刘邦来说,都是因为秦法严苛的缘故,明白自己死罪难逃,只能揭竿而起。如果结合这些事例的话,我们应该就更加能理解《大秦赋》中的昌平君芈启了。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大秦赋》毕竟是一部古装电视剧,在内容上存在不少改编和演绎的情况,也即会和正史的记载存在一定的出入。

比如昌平君芈启的背叛,除了延误粮草之外,很可能还是因为本来就是楚考烈王的儿子。对于他来说,不能眼睁睁看着楚国走向灭亡,这应该也是他背叛秦始皇嬴政,自立为楚王的重要原因。当然,昌平君芈启的反叛,并没有阻挡楚国的灭亡。对于秦国名将王翦来说,在俘获楚王负刍之后,还是派兵消灭了芈启和项燕,从而彻底平定了楚国。

 

至于和芈启同病相怜的樊於期,按照《史记》的记载,他是因为战败,这才不敢回到秦国的。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樊於期率军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畏罪不敢回秦国,后叛逃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在《大秦赋》中,樊於期是被燕太子丹斩杀的。不过,在正史上,樊於期则是自刎,以此成全荆轲刺秦计划的。当然,樊於期的付出,没能收到回报,荆轲刺秦没能取得成功,在昌平君芈启被杀后,燕国也被秦国消灭。对此,你怎么看呢?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