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马岱怎么死的?三国西凉马腾家族最后的继承人平北将军马岱
上传时间:2021-12-17 22:35点击:

马岱,是三国时代蜀汉阵营的一名将军,也是大名鼎鼎的西凉猛将——马超的弟弟。在《三国演义》的剧情中,马岱的故事也算得上是相当传奇,从一开始马腾被曹操缉拿诛杀的时候,乔装逃出许都,给马超等人传信……到后来随马超征战四方,并长期作为其左右手,在西凉军中任职,率军几度打败曹操。

后来,在马超与韩遂之间矛盾爆发,被其各个击败以后。马岱也随着马超一起,投奔到汉中张鲁的帐下。在之后入蜀救助刘璋的战役中,马岱还曾与蜀汉名将张飞大战过一阵,虽然十回合落败,但也没有辱没西凉军的名声。

 

 

不仅如此,在投靠刘备的蜀汉阵营以后,马岱也随着马超一起受封。并在之后的南征孟获和北伐祁山战役中,努力作战且立功良多,由此深得诸葛亮信任……尤其是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胜,病死五丈原的时候,马岱更是受其临终嘱托,于阵前袭杀叛将魏延,为蜀汉帝国避免了一次可怕的哗变和分裂……

应该说,罗贯中笔下的马岱,完全算得上是一个缩小版的“锦马超”。不仅勇武过人,而且不乏谋略,是一员极好的“将才”。在人才日渐凋零的蜀汉后期,他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大将”之一。

 

 

真实历史上的马岱,是否也是这样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其实,抛开演义小说上的剧情,正史史料上记载的马岱,其人生经历要平淡许多。除了在《三国志-蜀书-马超传》中,对其有些许提及之外,其它地方就只有些非常散碎的零星记录。

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根据这些有限的史料记载出发,去尽量还原一下马岱的真实历史轨迹,并尽可能给他作出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

首先,马岱隶属于西凉军的马氏家族,籍贯自然和马腾马超一样,都是在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不过关于马岱的表字,却没有任何史书有过明确的记载,更没有记载他的生年卒年……

 

 

所以,我们只能从马岱在史书上的出场时间,以及参与过的作战经历来大致推断,他应该是出生于东汉兴平年间(公元186年)前后,年龄比马超要小十岁左右。

至于马氏反曹,率西凉军叛乱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马岱此时身在许昌,跟随着马腾一起为人质,并设计化妆逃出,与马超会合后起兵……更大的可能性是,马岱其实自从成年以来,就一直跟在堂兄马超身边为将。所以在战事开始的时候,他也是随同出征,与曹操大军作战于潼关。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典略曰: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

 

 

不过,此次西凉军的叛乱作战,并没有小说上所描述地那么精彩顺利。一路屡战屡胜,杀得曹操的人马一路溃败,甚至是令老曹本人都仓皇逃窜、割须弃袍、丢人现眼。如果不是因为身边人等的拼命保护,差点都要把性命交代在马超的枪下……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在这次战役的初期,西凉军倚仗着起兵的突然,和自身兵强善战等优势,确实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性。而且也确实攻下了一些地盘,令曹军处于被动的守势。尤其是在曹军从潼关北渡黄河的时候,被马超率领步骑兵万余人马杀到,令亲自率兵断后的曹操陷入险境。幸亏有超级保镖许褚的拼命护卫,才能渡过黄河,转危为安。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仅乃得渡)

 

 

但是,等到曹操缓过劲来以后,战场形势就很快得到了扭转。在其“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谋略战术下,西凉军各部人马举棋不定,又很快在曹操的“离间计”作用下,几乎分崩离析……

在冀城失陷,丢掉根据地以后。马岱不得不随马超一起,率军投靠汉中的张鲁。却又由于张鲁的各种猜忌,以及其部下杨白等人的排挤,搞得非常难受。这时候,恰逢刘备入川抢刘璋的地盘,派出李恢等人结好马超。于是马超也赶紧修书一封,请李恢带给刘备,请求归附于后者……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是的,这一段关于马超投效刘备的过程,和《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可谓是完全不一样。并没有马超在张鲁的命令下,率军入蜀救助刘璋,并攻击刘备军的故事……也就是说,马超和刘备之间,其实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事。所谓“马超挑灯战张飞”等精彩打戏,也全是在罗贯中笔下虚构出来的……

至于马岱,也就更不可能有机会露脸,并与张飞大战十多个回合而落败了……

 

 

接着,我们就要来说道一下,马岱在刘备中效力的经历,并试着分析一下,他在蜀汉阵营中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马岱是跟着马超一起,率领部分西凉军将士赶到了成都城下,帮刘备威降刘璋,并立下了大功。之后,他们又参加了旷日持久,且惨烈无比的汉中之战,率军与南下的曹操大军,在各个战场上杀伐。其间还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典略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三国志-蜀书-杨阜传》记载: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超等退还)

 

 

再往后,刘备成功拿下阳平关,并进位汉中王。马超马岱以及他们手下的西凉军,也作为其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在《立汉中王上表汉帝》的劝进表上,出了一份力(马超位列劝进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之首)。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应该说,在这一段时间里,马岱基本上都是作为马超的跟班,辅佐后者统领西凉军将士而已,并没有什么独立表现。直到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马超病重去世,马岱才从此走出了兄长的庇荫,有了独自露脸的机会……

 

 

这里需要说到的是,在马超弥留之际,还曾有过一次“临终托孤”。他不顾疾病的折磨,硬是强支病体,在卧榻上给主公刘备写下一篇上书,将从弟马岱托付予后者,并请求其好好关照。

不仅如此,马超在文中还告知刘备,马岱已经是他们马氏一族的最后血脉,希望能让他在继承宗族的同时,也承担起西凉军的主帅一职……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早在马超当初起兵的时候,其父亲马腾,以及兄弟马休、马铁等人,就死在了曹操的屠刀之下。后来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由于冀城的丢失,马超的家眷百余口,也死于由于梁宽、赵衢等人之手。

(《典略》记载: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也就是说,随着如今马超的去世,曾经威震西陲的“西凉马氏”一族,就只剩下马岱这一脉。可以想象,在之后派系林立,且互斗严重的蜀汉帝国中。继任了西凉军统领过后的马岱,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是的,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说到,蜀国内部的派系问题。由于立国的先天不足,以及内外形势的各种交困,使得刘备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斡旋空间,去处理蜀汉朝堂上的各种问题。

试想刘备在位之时,尚能凭借其崇高的声望和强大的政治手段能力,来压住各方势力,并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然而,在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病逝白帝城过后,以往那些被隐藏在阴暗中的矛盾问题,就一下子被摆上了台面……各个派系的各色人等,也从此开始了在朝堂上的暗暗较劲……

 

 

我们知道,蜀汉帝国主要分为四派,其中原本最受刘备信任的“元老派”(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糜竺等),已经是后继无人,逐渐凋零;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马良、向朗、魏延、蒋琬,费祎等),仗着刘备临终前的“托孤计划”,而逐渐把控了蜀汉的朝政。

至于益州本土的“西川派”(黄权、李恢、马忠、谯周等)和“东州派”(李严、许靖、董和、孟达、董允等),他们作为两川之地原有的主人,自然也是不甘心被打压。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他们也是各有打算,并不完全遵从于诸葛亮的命令……

 

 

而马岱呢?他原本并不属于以上这四个派系,他和兄长马超,以及他们麾下的西凉军将士,不但加入蜀汉的时间最晚,而且在两川之地也没有任何根基,自然是属于一个独立的派系。而今在这种朝堂变故,且各方势力交错缠斗的形势下,马岱作为这个“西凉军派”的代表,无疑也会涉及到“站队”的问题……

当然,史书上并未记载,马岱参与蜀汉政治内卷的过程。只是从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命推断,他是坚决站在了诸葛亮那一边。甚至在数年之后,所谓的“西凉军派”几乎已经是名存实亡,完全并入了“荆州派”。

 

 

然而,根据之后的史料记载,马岱又几乎没有参加过,诸葛亮所主持的任何战事(南中平叛,北伐中原等)。甚至于他手下的西凉军,也完全没有任何作战的记录,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诸葛亮对于马岱,其实并不信任,也不放心让他领兵出战,宁可将他一直闲置?但即便是如此,诸葛亮难道也不肯在北伐的时候,派出精锐善战的西凉军人马,以弥补兵力不足的巨大窘境?

其实,关于西凉军的问题很好解释。因为在蜀汉帝国的北伐战略中,战场主要是放在汉中——阳平关——岐山一代。这些战场以山地为主,所以最需要的兵种,是山地轻装步兵,而不是西凉军这种擅长平原突击的骑步兵。

 

 

所以,在这样的战略影响下,原有的西凉军人马,也只能是逐渐转职成山地步兵,并编入各营之中,不再是以“西凉军”这样一个整体行动……所以说,我们在诸葛亮历次的军事行动中,看不到任何关于西凉军的身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马岱呢?诸葛亮不将他派上战场,也并非是因为不信任他,而是由于北伐大计的战略需要。他要将马岱作为一颗很重要的棋子,平时尽量保护起来,以便到关键的时刻,才能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

那么,马岱在诸葛亮的战略中,又是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里,我们要先说道一下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以及他在魏强蜀弱的先天劣势大环境下,所采取的作战方针。

 

 

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进军方向都是街亭——岐山一线,这一代不是曹魏的腹地,只能算是西陲边境,人口稀少且地理环境荒凉。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防守这一线的曹魏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会太高,对于诸葛亮的北伐集团军而言,并没有什么优势。

如此一来,诸葛亮就可以以逐步推进的态势,以战略上的先机主动,和战术上的局部优势,而进行稳步推移,一点一点蚕食曹魏的领土和人口,并充实蜀国的实力,最终使得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天平,得以一定的扭转。

当然,曹魏的高层也不是傻瓜。他们又怎会眼睁睁看着诸葛亮以这样的战略,逐步去削弱他们的优势,却无动于衷?

 

 

所以,诸葛亮在实施自己的战略过程中,也必须要搞出一些“阶段性”的战果来。比如说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利用自己的局部兵力优势,尽快攻下某个战略要地,并严密防守,令曹魏主力增援不及,又无法反攻得手……如此取得“里程碑”式的战略成果,才能真正起到“损敌利己”的效果。

而在诸葛亮这套“阶段性进攻”的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北面的凉州之地。虽然这个地方地处西陲,土地荒寂,而且人口稀少,却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作用。

 

 

其一,凉州的人口,虽然在东汉十三州中垫底,却也少说有个好几十万。这对于当前仅不足百万人口的蜀汉来说,如果能得到此地,也算得上是很大的补充了。

其二,凉州盛产马匹,这对于骑兵数量严重不足的蜀汉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能拿下凉州,就能组建起比之前更为强大的骑兵部队,配合原本精锐的蜀地步兵作战。

其三,凉州人勇猛善战,只要能善加收服利用,就能重振起当年西凉军的声威。到时候直接从凉州出兵,也意味着诸葛亮之后的进军路线又多了一条,能带来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

 

 

说完了凉州的重要性,那么马岱这颗棋子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他是马腾的侄子,马超的弟弟,也是西凉声名显赫的“马氏家族”中,唯一的代表。一旦诸葛亮拿下了凉州,再打出马岱这张牌,就等于是唤起了凉州人心目中,对于马腾马超等人的追思。可以大大降低诸葛亮占领并消化凉州之地的难度。

是的,对于诸葛亮来说,马岱的最大作用,就是其“马氏后裔”的身份,以及马氏家族声望的继承者。如果在后来的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守住了街亭,并切断了曹魏与凉州之间的联系。那么下一步,就必然是任命马岱为“凉州牧”,并让他以最快的速度到任,承担起安顿凉州人心的责任……

 

 

然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却完全打破了诸葛亮的计划。在第一次北伐战役中,由于他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将自己的年轻学生马谡,送到街亭这个战略要地的指挥位置上,结果就是导致了一场溃败,令街亭在短时间内失陷。

如此一来,非但是诸葛亮继续谋取凉州的战略无法实现,就连在陈仓、上邽一代作战的蜀军主力,也侧面受制,陷入了可能被全军包围的危险。无奈,诸葛亮只能在迁走当地人口的同时,丢下已经占领的天水、南安等地,匆匆撤回了益州……就此失去了原本是攻取凉州的最好机会。

 

 

不仅如此,由于在这次战役中,悉知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曹魏也从此将国防重心西移,并加强对于凉州之地的控制。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四次北伐,也同样是无功而返。在耗空了蜀中人力物力的巨大代价下,也再未能染指到凉州的分毫之地……

是的,既然是诸葛亮攻取凉州的战略,无法得到实现。那也就意味着马岱作为“重要棋子”的作用,永远也无法发挥出来……不过马岱在蜀汉军中,也并非是个完全的闲人。最大的可能性,他在诸葛亮身边,担任的是近卫军统领的职位。平日里虽然不用上战场,但是却要随时执勤,并保护包括诸葛亮在内的,蜀军指挥部首脑人物们的安全。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后来诸葛亮去世,魏延、杨仪争权的时候,马岱被派去追杀魏延父子。试想这种涉及到蜀汉全军指挥权的政变,能被派去执行任务的人,必然也肯定是诸葛亮身边,最受信任的人。作为心腹统领的马岱,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至于马岱杀魏延的过程,也并非如演义小说上所描述的那么精彩。更没有魏延那三声“谁敢杀我”出口,接着就被马岱偷袭得手,身首异处……在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其实是在军士散去以后,只带着自己的儿子孤身逃亡。最终被马岱率兵追上以后,枭首而还……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至此,在《三国志》上关于马岱的记录,就已经完全终结。不过在同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上,还记载了在蜀汉后期的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姜维掌军的时候,马岱率兵进攻曹魏,结果被魏将牛金击败的故事。

(《晋书》记载: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由此,我们大致也可以由此推断,马岱在诸葛亮逝世,姜维统领全军之后,也依然在蜀汉军中效力。而且,他的角色有所转变,不再是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谋取凉州的筹码棋子,以及作为近卫军的统领。他这时候也开始走上战场,并参与了姜维后来几次北伐的军事行动。

 

 

只不过,在前五次北伐中,就耗尽了国力国运的蜀汉帝国,早已经没有了再次征战天下、并问鼎中原的可能性……随着蜀汉人才的凋零,朝堂逐渐被黄皓等奸臣把控。姜维等人所主持的征战行动,顶多也只能对曹魏边境造成一些骚扰性的作用。

而马岱的余生岁月,也是在跟随姜维的十多次小规模北伐中(每次兵力不过万人),而逐渐被消耗殆尽。最终,他大概去世于蜀汉延熙年间(公元240年左右),没有看到后来刘禅开城投降,蜀汉帝国灭亡的惨剧……

写到这里,我们也算是基本理清了,马岱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应该说,在正史上的马岱,比起罗贯中上那个个性鲜明的“小马超”而言,确实要低调平凡很多。

 

 

从年少时在马超身边为副手;到跟随马超起兵反曹;再到兵败入川投奔刘备;再到马超和刘备去世后,率领西凉军投靠诸葛亮……最终,在数次北伐无果,谋取凉州的计划胎死腹中后,马岱也只能作为蜀汉军中的一位普通将领,在戎马倥偬中度过了余生……

至于马岱的军事能力,应该也不会十分出色,因为在史书的记载上,他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即便是抛开他之前被马超的名气所压制,以及被诸葛亮的“凉州战略”所保护等因素。至少后来到了姜维麾下,他得到了出征的机会,却也很少能有独当一面,并领兵作战的记录。唯一能载入史书的战绩,也是一场败仗。

 

 

不过,马岱对蜀汉的忠心,以及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至少,正是有他作为西凉军的代表,使得蜀汉在军事战略上,有了吞并凉州,并北伐成功的希望。后来他率军斩杀魏延,也算是为蜀汉避免了一次可怕的军权分裂危机,使得全军能够顺利撤回蜀中……

(民国相学家陈公笃在《公笃相法》中评论:延因争功夺柩而叛,幸侯早伏马岱以诛之,否则蜀漠早危)

最终,马岱能在蜀汉位居平北大将军之职,并官封“陈仓侯”,也是对他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所作出的一种肯定!

 

 

PS: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对马岱的战绩进行虚构,并将其塑造成“久经沙场、多负辛劳,冷静勇敢”的形象,目的应该也是想以此来衬托,马超的勇猛善战。

让人感觉马超虽死,他弟弟却能继承遗志,继续征战沙场;以此弥补在故事后期,那个略显寂寥的“三国英雄舞台”。

而今,马岱的墓址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境内,军屯镇与弥牟镇的交合之处。其墓地规模虽然不是很宏大,但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也无侵葬之野坟。

 

 

墓前有石桌祭台石碑,碑高约二米,上书“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约3米。其下的花边砖,还刻有隶书“马岱之墓”字样……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