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意义,如何改变中国音乐史?
上传时间:2022-02-24 00:31点击: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战国曾侯乙编钟

 

 

这套编钟,凭什么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01

第一,中国青铜时代巅峰的艺术精品

 

这套65枚编钟可谓是至今为止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其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

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整套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

作为当时礼乐文化的代表作,整套编钟反映出当时先秦文化的文化灿烂。

而编钟的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等装饰技法,反映了先秦时期冶金铸造技术的高水平。

(曾侯乙编钟出土运进库房时)

02

第二,中国先秦文化的音乐灿烂之作

 

在编钟出土时,考古人员还在附近发现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2根彩绘木棒,考古人员推断分析,这些木槌和木棒主要用在敲钟和撞钟。

这套可以被誉为全世界最雄伟的乐器,即便沉睡了两千多年,依然可以音域宽广,音调准确,同时还具备““一钟双音”,一个钟正面敲打,和侧面敲打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乐音。

自1978年出土后,曾侯乙编钟原件就奏响了3次。

首次是在1978年8月1日,以《东方红》为开篇举办一场长达2小时的演奏音乐会。

(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会现场)

03

第三,中国乐律学上的历史成就

 

这套编钟出土时完好无损,钟笋、钟钩、钟体共有铭文3755个字,而每件钟体上刻有错金篆体铭文,错金铭文可以达到2828个字。

这些铭文除了标注各种发音律调阶名,同时还清晰标注了这些阶名与楚、周、齐、申等各国律调的对应关系。

(镈钟铭文)

在编钟出土之前,在过去已知的先秦史料中尚未出现“变宫”一词,导致人们长期普遍认为音乐的七声音阶是随着佛教从国外传入。

但在铭文中,可以发现“变宫”、“变徵”的音名及其实际演奏,也证实了在先秦时代,古人在乐律上早已采用七声音阶。

(编钟局部图,图源网络)

另外,在编钟铭文,以及后续在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楚国律管铭文证实:

楚国时期就已经有自己的十二律律名体系,以传统五音中除角以外的宫、商、徵、羽4个阶名为主,加上变化音名的宫角、商角、徵角、羽角宫曾、商曾、徵曾、羽曾所组成。

这也证明了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十二音律是从古希腊传入的。

整套曾侯乙编钟,反映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鼎峰。

可惜的是,礼崩乐坏也在东周初期时达到一个混乱地步,人欲横流。而随着主情国风时代过去后,即便齐桓公晋文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周礼虽说又再次复兴。

但以编钟的大型乐器,却不如从前辉煌,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

沉睡2400多年的编钟,也正安静坐落在博物馆内,等待现代人去感受当年贵族所享受到的国乐。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