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于谦之死:明朝于谦有再造明朝的大功,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后,却为何非要将于谦处死?
上传时间:2020-12-29 17:41点击: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年仅30岁的明景帝朱祁钰一病不起,越来越接近生命的终点。然而,由于独生子朱见济先前已经夭折,而储君之位空虚,一旦皇帝驾崩,江山社稷将无人可以托付。正因如此,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人为帝国安危考虑,决定联合奏请复立朱见深(明宪宗,明英宗的长子,明景帝的侄儿)为太子。

夺门之变

然而,就在于谦等人拟定好奏疏,并准备明日早朝时进奏明景帝批准时,突然发生了大变故。原来,大将石亨为谋求富贵,便与前府右都督张軏、大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谋,在取得孙太后(明英宗的生母)的同意后,决定解救被幽禁在南内的明英宗(明景帝的兄长),并扶立他复位称帝。巧合的是,他们商定好的起事时间,正是于谦等人拟定奏疏的同一天(正月十六日)。

因此,就在于谦等人心怀忐忑,准备明日早朝奏请立储事宜时,石亨、徐有贞等人却在当晚率军闯入南内,用巨木撞开宫门,将英宗救出,然后迅速赶往奉天门,将其扶上宝座。事后,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到来。等到群臣聚集到奉天殿时,徐有贞又威逼他们向英宗朝拜。就这样,被幽居深宫8年的英宗复位,时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

明英宗剧照

英宗复位后,大肆封赏功臣,徐有贞、石亨等人都获得高官显爵,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人物。与此同时,明英宗又以“谋逆”的罪名处死兵部尚书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籍没两家财产,并迫害于谦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于谦有再造国家之功,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国人都深为惋惜。那么问题来了,明英宗为何要急吼吼地处死于谦?根据史料和常识进行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明英宗对于谦有私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太师也先以英宗为筹码,向明朝勒索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甚至还带着他围攻北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断绝也先的企图,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在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率群臣拥戴明景帝即位。虽然于谦的出发点是为了帝国的安危,防止明朝被瓦剌绑架,但在明英宗看来,则无异于落井下石,把他往火坑里推。

土木堡之变

等到明英宗被大臣杨善营救回京后,被软禁在南宫,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形同“高级囚徒”。在失去自由的8年时间里,明英宗的情绪高度紧张、恐惧,性格难免会因此而变得扭曲、多疑。考虑到于谦跟明景帝之间的特殊关系,明英宗难免不会怀疑他之所以被软禁,完全是于谦的主意。再加上明英宗从未听人说起于谦曾为他求情,这种怀疑便变得更加强烈。

其次,听信奸臣谗言,认定于谦图谋拥立宗室为帝,意图谋反。明英宗复辟后,功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因与于谦关系不和,于是捏造谎言称于谦试图迎立朱瞻墡(明英宗的叔父)为帝,而没有迎奉明英宗复辟的打算。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明景帝病重时,于谦准备上书请求册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只因石亨、徐有贞等人率先发动“夺门之变“而没有付诸实施。     

于谦剧照

明英宗复辟之初对石亨、徐有贞等人深信不疑,加之对于谦本来就心怀怨恨,因而并没有派人彻查真相,便急不可耐地下令处死他。等到明英宗看到朱瞻墡先前呈递给朝廷的两封奏折,请求册立朱见深为太子、善待明英宗时,方才醒悟于谦跟朱瞻墡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密谋,“意图谋反”更属莫须有的罪名。然而,此时于谦已被处死,明英宗就算是后悔也没用。

最后,鉴于于谦跟明景帝之间的关系,只有处死他才能彰显明英宗的合法性。从法理上来讲,明英宗复辟没有得到明景帝的授权,实际上属于谋朝篡位,即使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在合法性方面依然会引发普遍的质疑,而要消除这种质疑,便只能先行否定明景帝的正统性。如果明英宗能证明当初明景帝即位并不合法,那么他发动政变便属于合法行动,是在夺回被非法剥夺的皇位。

明景帝剧照

如此一来,当年把明景帝捧上宝座的于谦便背负上擅自废立皇帝的罪名,不能不被处死。道理很简单,如果允许于谦活下去,那么国人会以为明英宗默认明景帝的合法性,那么他的复辟举动无疑便会带上非法性质,而只有处死于谦,才能一并否定明景帝的合法性。因此,不管于谦有罪无罪,他都难逃一死,这也是他注定的结局。   

参考书目:《明史》、《明英宗实录》、《景泰实录》。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