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战国武安君有几个?白起、李牧、项燕...
上传时间:2021-01-06 23:49点击: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战国时,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类似于皇帝封“王”。

 

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渭阳君嬴傒、昌平君芈启、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武安君”,也在《大秦赋》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体现。比如李牧这位赵国名将,就曾获得武安君的封号。在古代历史上,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望安邦誉名。在战国时期,共有三位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项燕。以下,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战国时期的三位武安君。

 

一、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兵家”代表人物。对于白起来说,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在战国中期,因为获得了宣太后和魏冉的欣赏,白起得以在秦国平步青云,乃至于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10多万秦军,却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成名之战中,白起以少胜多,这无疑让秦昭襄王都刮目相看,从而对白起委以重任。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又指挥了鄢郢之战。此战,白起攻陷楚都郢城,直接让楚国由盛转衰。当然,这场战役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长平之战。不过,对于楚国来说,这场战役所带来的损失,却完全可以和长平之战相提并论。在鄢郢之战后,白起又对山东六国中的韩国发动进攻。正是因为围绕着韩国上党郡的归属,秦国和赵国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白起击败赵括,让赵国损失了40多万大军。

 

从整体上来看,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始皇一统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在最终的结局上,白起因为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将领,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二、苏秦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在鬼谷子门下,除了苏秦之外,还有张仪、庞涓、孙膑等人,也都对战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苏秦来说,在战国中期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策略,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在此期间,苏秦获得了武安君的封号。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苏秦的巅峰,完全可以和另外一位纵横家,也即张仪相提并论。在六国联盟解散之后,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此外,对于苏秦来说,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三、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一样,都盛产名将。而就李牧来说,堪称赵国第一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早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之前,李牧就开始抵挡匈奴了。并且,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李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让赵国可以将主要的兵力用来对付赵国。

 

在廉颇被郭开陷害,离开赵国后,李牧开始承担抵挡秦国大军进攻的重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对于这一点,其实在《大秦赋》等古装电视剧中,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了。王翦攻打赵国的时候,面对李牧的抵挡,难以实现攻占赵国都城的目标。于是,秦始皇嬴政派人收买郭开,通过郭开来冤杀李牧,从而成功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因此,李牧最终的结局,无疑是令人感到极为惋惜。如果李牧没有被赵王迁和郭开冤杀的话,赵国的灭亡时间很可能会被推迟,而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的时间,或许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此外,除了武安君,历史上还有武安侯的爵位。比如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仍号沛公,领砀郡兵,随后派其进攻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分楚地义军两路攻秦,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当然,武安侯和武安君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自战国时期结束后,大部分朝代不再使用君作为爵位和封号。与此相对应的是,侯爵则得到了长期的沿用。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