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 > > 正文
神龙政变李显唐中宗复辟唐朝成功后,为何重用武三思武氏家族,除掉张柬之为首的功臣集团?
上传时间:2021-01-09 23:02点击:

发生在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元年)的“神龙政变”堪称中国史上最奇怪的政变,因为它虽然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使得唐中宗李显得以复辟唐朝,但武氏家族却并没有被铲除,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还获得重用,此后数年在政坛上兴风作浪,气焰甚是嚣张。其实,唐中宗之所饶恕、重用武氏家族,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唐中宗剧照

铲除以张柬之为首的功臣集团。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显被再度册立为储君后,武则天已是风烛残年,离大限之期越来越近,只要他耐心地等待几年时间,完全可以在母亲驾崩后,名正言顺的重登皇位、复辟唐朝。然而,张柬之等人发动的政变却完全打乱正常的皇位交接程序,并把李显和整个帝国都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在李显看来,他虽然是迫不得已才加入政变,但自此却背负上“不忠不孝”的道德污点,无论如何都难以洗刷的掉。更何况,政变好在取得了成功,假设遭遇挫折,李显不仅要丢掉近在手边儿的皇位,并且必然要被处死,而帝国也将会因此陷入急剧动荡之中。因此在李显的眼中,张柬之等人发动的政变非但纯属多余,甚且还有将他置于死地的危险,这样的“功臣”实属乱臣贼子,必须予以处决。

张柬之剧照

然而,张柬之等人在朝廷经营多年,不仅手握重兵、党羽遍布朝堂内外,而且还跟皇族、公卿、将领们结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要想将他们彻底铲除绝非易事。更何况,唐中宗根基不稳,如果贸然从事,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在这种情况下,唐中宗只能跟张柬之等人的政敌结为同盟,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家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制衡睿王李旦、太平公主的势力。其实,真正对唐中宗构成致命威胁的势力,并非以张柬之为首的功臣集团,而是睿王李旦、太平公主。李旦身为武则天的幼子、唐中宗的胞弟,在兄长被废后登基称帝,6年后才“禅位”给母亲,之后又将储位让给哥哥。然而,没有人能够抗拒皇位的巨大诱惑,李旦虽然把天下让给兄长,但内心深处恐怕并未放弃复辟的梦想。

唐睿宗李旦剧照

武则天晚年,李旦出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而在“神龙政变”前,他已经完全掌控南衙禁军。南衙禁军是唐朝初年禁军系列中的主导力量,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实力不容小觑。有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做“资本”,再加上李旦有“让国”的美名,占据道德制高点,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难免不会在群臣的“拥戴”下,再度问鼎皇位。

唐中宗固然忌惮李旦的存在,对胞妹太平公主的动向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太平公主虽然是一介女流,但野心勃勃、性格果决,颇有其母武则天的做派,尽管手中并没有掌握军队,但凭借着多年的经营,却也在朝廷内外网罗到一大帮亲信。“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因平叛有功被加号为镇国太平公主,获得开府设官、参与政务的权力,随着势力急速增长,难免不会做“女皇梦”。

太平公主剧照

因此,为制衡李旦、太平公主的势力,唐中宗在深知不能通过肉体消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外(唐中宗这样做不仅会留下手足相残的骂名,而且风险性也极大),只能借助外部势力来进行制衡。在这种情况下,在朝中盘踞多年、占据要津的武氏家族,便成为唐中宗急需拉拢的对象,而武三思作为他的儿女亲家,更是让其从感情上乐意这样做。

武三思剧照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唐中宗非但没有铲除武氏家族,而且还不断提升武三思等人的政治地位。从实际效果来看,武三思固然帮助唐中宗除掉以张柬之为首的功臣集团,并极力压制李旦、太平公主势力的扩张,但他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单纯,同样有利用唐中宗复辟武周的打算,结果引发唐朝内部一系列大动荡。最终,武三思被太子李重俊灭门,而唐中宗不久也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落得“双输”的结局。   

参考书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