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体未解之谜 > > 正文
异种共生、输血、返老还童?
上传时间:2021-10-20 14:51点击:

 

文中提到,“异种共生”这种技术有15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报道见于1864年。

研究者将两只大鼠的侧腹部皮肤各切下一块,然后再沿着开口将两只大鼠的皮肤重新缝合在一起,在自然的生理作用下,两只大鼠之间会重建出相连的毛细血管网,这样两只大鼠的循环系统就连通了。而这个实验方式到现在也基本没什么变化,不过使用这项技术进行研究,在历史上则有起有落。

 

 

上世纪60、70年代是使用异种共生进行研究的一段黄金时期,有使用不同动物进行尝试,但主要的还是大鼠和小鼠,因为毛细血管网重建的成功比例较高。为行文方便,后面的叙述我就都用小鼠表示实验动物。

 

早期的研究中连在一起的小鼠常常得“异种共生病”,后来知道了这主要是因为免疫排斥。在选用亲缘关系更近的小鼠进行实验则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研人员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了解的基本已经了解了,另一方面可能是相关的伦理审查越来越严格,所以70年代以后异种共生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

 

到了2000年后,异种共生的研究开始增加。有研究发现年轻小鼠与年老小鼠实施异种共生后,年老小鼠的一些衰老表征得到逆转,比如肌肉质量和强度,还有认知能力等等。一些研究发现是一些激素和促生长因子的作用,可能是调控细胞分裂,一些研究则认为是一些干细胞的迁移引起的相关改变。

 

 

这几项14年报道的研究,是顺着昨天分享的早稻田的题目找到的。相关研究发现年轻的血液很可能对亨廷顿症和阿尔茨海默症有一定效果则很可能是近年来相关研究重新被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返老还童”这一直是非常吸引人类的主题,年轻的血液(血浆)中到底是什么物质起到相关作用可能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去发现和证实。但我们一定要警惕对这样的研究的错误理解带来的传染病传播等医学范畴的风险,以及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风险。

 

2015年那篇综述文末引用了一句话:

 

“这些有利可图的市场的出现往往是建立在为数不多的足够可靠的研究工作之上”。

 

文中也提到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已经决定资助相关的研究,因为他本人的家族中有阿尔茨海默病史。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实实在在要面对的问题。为了写今天的内容,我去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官网上了解了一下日本现在的人口情况。下表为2019年统计的以及预测2040年的数据。

 

 

下图为假定日本只有100人的数据换算。

 

 

看完这些数据,反思早稻田的考题,感觉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对衰老的科学研究肯定需要加强,而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确实需要增加对衰老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准备。

 

以上为基本内容,想了解实验细节的可继续往下,但特别提醒,部分图片会引起不安,下滑请慎重!

 

 

在现在的研究中,实验人员会尽量选择基因信息和体型接近的小鼠,而且操作过程会做好麻醉和在无菌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和感染。当相应组织长好后,有的研究是单纯比较两鼠的各项指标,有的研究会对一只进行相应的实验干预,然后测量两鼠相应指标的变化。

 

一篇研究论文及部分结果

 

一篇研究论文及部分结果

 

也有研究人员会先让两只小鼠在同一个笼中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培养一下感情,然后再进行手术。

 

一篇研究论文及部分结果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