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诗人 > > 正文
诗和远方:诗的“远方”有多远
上传时间:2021-02-17 11:39点击:

周末清晨,吃完饭后,我便开始了今日的晨读。其中朗读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心想:古代人的出行在没有高铁、飞机交通工具时,只靠马车、坐船或者步行出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怀着心中的疑惑,我向爸爸请教。爸爸说:“这是很好的想法,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计算下,就大概知道古代人到达目的地需要多长时间。”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诗人王昌龄是在“楚山”送别朋友到“洛阳”。“楚山”现属于江苏省镇江市一带山,“洛阳”是指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

江苏省镇江市距离河南省洛阳市大约有885公里。在唐代:有钱人一般会选择马车出行,马车一天大概行驶70里;而对于多数人来说,选择坐船走水路比较划算,一天能走50里左右;贫穷人只能步行出发,一天能走30里左右。古代市制单位换算:1公里=2里=1000米。假设诗人朋友选择坐马车出行,出行天数:885÷35=25.3天;假设诗人朋友选择坐船出行,出行天数:885÷25=35.4天;假设诗人朋友步行出发,出行天数:885÷15=59天。

而这些计算是在没有突发情况下直线距离的出行天数,这让我想起电影里古代学子需提前几个月出发去上京赶考的情景......我不由感叹:现代的交通便利、科技发达,而带给我们的好处!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数学,数学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都会出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就会解决我们心中的疑惑,更好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点。

让孩子从小开始喜欢数学阅读陪伴孩子慢慢阅读属于自己的快乐有趣 慢慢欣赏  慢慢成长

 



推荐阅读

热门推荐

相关文章